
1947年9月19日,刘邓大军三纵教导团和七旅二十团在皖西人民自卫军的配合下,一举解放岳西县城。9月21日,随军南下干部宣布成立中共岳西县委、岳西县爱国民主政府,首任县长李正乾。10月,刘伯承、邓小平是鄂豫皖军政大学皖西分校在岳西成立的最高决策者,身在岳西的三纵副司令员曾绍山、皖西工委书记桂林栖、岳西县长李正乾3人是决策执行者。在李正乾的精心组织和筹划下,调动了军校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有力地支持了军校的创办。
李正乾是四川省安岳县人,1917年出生于书香世家,1934年考入四川军阀新二十三师教导团,1935受训毕业后,再考入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少尉军官。1939年,到湖北潜江投入国民党江北挺进军第二游击纵队,先后被任命为司令部参谋、副大队长、经济游击大队长。1943年3月,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部队挺进湖北江陵、潜江地区,开辟襄南抗日根据地。5月27日,李正乾率部反正,宣布起义抗日,参加新四军。李正乾所部800余人被收编为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第一纵队,李正乾任司令员,徐达三任政治委员。李正乾参加新四军后,经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严于律己,与战士同甘共苦,生活上与群众打成一片。30多岁了,还是单身一人。战友们关心他,几次想给他介绍爱人,他总是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抗战不胜利,我是不结婚的。”果然,一直等到全国解放后,他才与一位窈窕淑女、时任岳西县妇委会主任的秦薇结婚成家。
1945年,李正乾先后担任新四军江汉军区教导团团长和洪山县政府县长。1946年6月,李正乾随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参加中原突围,被分配到湖北省南(漳)远(安)保(康)中心县任县长,开展游击战争。由于国民党重兵力跟踪清剿,李正乾编入干部队任队长,随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刘昌毅转战皖西,于1947年4月到达岳西,与岳北县委取得联系,随即与皖西工委会合。
1947年9月19日,刘邓大军第三纵队挺进大别山,解放岳西,李正乾被任命为岳西县爱国民主政府县长。9月25日公布了土地改革布告,派遣土改工作队,下乡成立村农会,组织贫民团和武装小组,开展打土豪、斗地主、分浮财、分田地的翻身运动。
1947年9月下旬,岳西公学在汤池畈成立,县长李正乾兼校长。10月下旬,岳西公学搬到湖响储氏宗祠后,李县长亲自召集在校师生员工200多人开会,作了关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动员报告,以稳定广大师生情绪,鼓励继续办学,并表示说,共产党历来是保护学校的,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不受侵犯。李县长的讲话为随后由岳西公学转办为鄂豫皖军政大学皖西分校招收学生作了思想动员和准备工作。
1947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二十五师一个旅大举扫荡岳西。国民党流亡县政府和逃亡地主组织的还乡团,配合二十五师反攻岳西,占领县城衙前镇。1948年3月,国民党桂系四十八师侵占岳西,留下五二六团驻守衙前镇。岳西县爱国民主政府转移到包家河,以后县政府又转移到五河崔家祠堂。
为了有利对敌斗争,巩固新生政权,自1948年1月17日至9月30日,县长李正乾率领几十人活动于岳西南部的菖蒲、柳畈、田头、岩上、前河一带;滕野翔、苏枫、杨天保率领一个班活动于岳西西北部的来榜河、斑竹畈、和平乡西溪河、石门山一带,当时人们称为“岳南、岳北”,分散打游击,占据岳北、岳南游击区。1948年6月,由于四十八师频繁扫荡,皖西军分区将岳西、太湖的干部集中到太岳县活动。
在坚持游击战争阶段,县长李正乾率领岳西县大队部分指战员与国民党追剿军及反动地主武装进行激烈的拉锯战,形势严峻,九死一生。李正乾说:“敌人迫使我们没有饭吃、油吃、盐吃;没有衣穿、鞋穿。而我们就打赤脚、光屁股、饿肚子,与之斗争。”直到1948年10月,解放战争形势才发生了好转,皖西军分区部队收复了岳西县城。
1949年1月,岳西县全境收复,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1949年2月,岳西县建制恢复后,李正乾任县长。1949年春节,按照皖西一地委的指示,县长李正乾调配全县干部,布置军事剿匪、生产救灾和支援大军渡江任务。1949年10月,岳西县爱国民主政府改名为岳西县人民政府,李正乾任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县长。在“三大运动”(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以及发展工农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的各项事业中,李正乾身为县委委员、一县之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使老区人民迅速在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身。
1949年1月,岳西县全境收复,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1949年2月,岳西县建制恢复后,李正乾任县长。1949年春节,按照皖西一地委的指示,县长李正乾调配全县干部,布置军事剿匪、生产救灾和支援大军渡江任务。1949年10月,岳西县爱国民主政府改名为岳西县人民政府,李正乾任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县长。在“三大运动”(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以及发展工农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的各项事业中,李正乾身为县委委员、一县之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使老区人民迅速在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身。
1951年土地改革后,无地和少地的农民都从地主手中分得了一份田地。但是,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产生消极情绪。县长李正乾自背被条、粮食,到石关乡上畈村一个叫花头子汪春楼的破屋里,与他同住同吃说日,终于说服汪春楼参加农业生产互助组。汪春楼随即成为当地互助合作的带头人,被评为劳动模范。当李县长从汪春楼家回到县政府时,遍身都生了虱子,这一时传为佳话。
1952年5月,岳西县100多名中小学教师集中进行思想改造运动,县长李正乾作动员报告。他结合自己思想改造的切身体会,阐明了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意义和方法,言真意切,深入浅出,打动了全体教师的心灵,使他们一齐自觉地痛痛快快地“脱裤子割尾巴”,抛掉了封建的、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残余,抛掉了崇美、恐美(指帝国主义)的思想残余,走上了革命的大道。
自从1947年9月李正乾出任岳西县解放后第一任县长,到1949年10月担任岳西县建国后第一任县长。他一心扑在岳西各项事业发展上,一心放在关心人民的疾苦上,每次到乡下去时总是自己背行李步行,与群众同食、同住,睡地铺,从不叫苦。他脚踏实地的作风给人民群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岳西老一辈革命者对李县长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贵品质,无不交口称赞。
李正乾在岳西整整工作了5年时间,于1952年6月调离岳西,时年35岁。李正乾调到省城合肥后,任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社会处副处长,1957年任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由于他原属国民党军起义投诚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背着历史问题的思想包袱,遭遇种种厄运,不幸于1970年病故,时年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