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石关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位于岳西县石关乡涓水湾,距县城以北20公里。占地面积250亩,海拔847米,四面环山,中部平地,北靠佘山,南濒涓水,东为山口,西临绝壁,地形似“宝葫芦”。青山环抱、湖泊澄碧,溪流淙淙、山水相映,古树参天,林荫竹茂,奇花异草,环境幽静,楼阁错落其间,森林履盖率高达95℅,年平均气温13度,夏季气温凉爽,盛夏最高气温不超过28度,饮用水是矿泉水,含有一种长寿的微量元素—硒。其凉爽独特的气候和封闭幽深的环境令人称奇,有“天然氧吧”之称。涓水湾建有旅游度假村、避暑山庄、四星级大酒店,是避暑、疗养、度假,观光的胜地。

1957年,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要求,找一块“夏天喝稀饭不出汗”的地方作为夏季办公的地点,经多方寻找和考察,终于选定了岳西县涓水湾,于是在1958年陆续建成了南天别墅、拂云楼、霞光阁、湖滨楼等苏式建筑,时称“省委招待所”。1959至1961年夏天,曾希圣、黄岩等省委领导同志曾在此居住和办公。从此,涓水湾以“避暑山庄”著称。1961年,曾希圣在石关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省地县三级干部大会,讨论“责任田”问题,得到毛泽东的指示:“你们可以将责任田推广”,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69年,由于战备需要,安徽省委将此处移交华东“大三线”指挥部建永达机械厂,从事尖端雷达的研制。1974年,华东“大三线”指挥部建成“U”形山洞,作为华东地区战备档案库。1983年,永达兵工厂迁出,将此地移交安徽省行管局管理,设立省行管局干休所。1985年,安徽省教育厅将此地建立省教师疗养院。2001年,将此地正式移交给省体育局,挂牌“安徽省体育局石关训练基地”。省体育局每年安排省优秀运动队在此训练500多人次。2004年,为备战雅典奥运会,国家摔跤队、举重队、柔道队180多人在这里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赛前封闭训练,为我国在奥运会上夺得了5枚金牌、2枚银牌。从此,石关训练基地被国家队誉为“奥运福地”,名扬国内外。2008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将该基地正式命名为“安徽石关国家体育训练基地”。2008年8月,参加石关基地训练的国家举重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共夺得了8枚金牌、1枚银牌。石关基地现有大车间训练房、综合训练馆、手球训练馆、举重训练馆和室内小游泳馆、身体训练馆、运动员餐厅、小田径场以及室外篮球场、网球场等设施,训练设施建筑总面积7797 平方米,运动员餐厅建筑面积2200 平方米,可供举重、摔跤、柔道、拳击、散打、跆拳道、武术、手球、击剑等项目进行训练,成为国字号综合基地的,在全国屈指可数。拥有一条700米体能训练山道,拥有建筑面积9164 平方米的客房(其中:南天别墅480平方米、望月楼3600平方米、近月楼712平方米、拂云楼790平方米、霞光阁标准间712平方米、湖滨楼2800平方米、碧漪阁700平方米,共计400个床位),拥有建筑面积3038 平方米的综合服务用房。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国家体育代表团勇夺38枚金牌、27块银牌、22块铜牌,其中国家举重队获得5金2银的骄人成绩,打破三项世界纪录、六项奥运会纪录,在世界舞台展示了“中国力量”;国家击剑队实现男子花剑奥运金牌零的突破,雷声震响赛场。
石关国家训练基地目前有4个综合馆、1个力量训练馆、1个室内游泳馆和环形登山路径、室外田径场等。2003年以来,中国柔道队、击剑队、举重队等每年都来这里集训,多名奥运冠军从这里走出。因为奥运冠军以举重队员居多,眼下石关获得了中国举重“梦之队”福地的美誉。2017年荣获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优秀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