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民国二十八年),省政府颁布训令,将所属之地区联保、保、甲一律改编为区、乡(镇)、保、甲4级。1939年11月,岳西县行政区划改设为3个区:第一区为五河区,区公署设于五河埫;第二区为河图区,区公署设于河图铺;第三区为主簿区,区公署设于蛇形岗。同时撤销联保,改设为19个乡(将杨胜、薜义合并为杨薜,将河口改为河清,将深村、古坊合并为深古)。全县划为3区19乡(镇)177保795甲,计27364户219950人。
1942年12月(民国三十一年),遵照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电令,推行新县制。县政府机构设立秘书、会计、合作3室,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军事、粮食、社会7科。
1943年10月(民国三十二年十月),岳西县行政区划改设为3区18乡180保。是年,全县为31732户179037人。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全县为3区18乡180保2170甲25980户。
1947年6月(民国三十六年),共计3区18乡180保1775甲,总户数24576户,总人口180779人。其中受教育人口33579人(大学103人、高中576人、初中1124人、高小4229人、初小4540人、私塾23007人),不识字者(文盲)113270人。
1947年9月19日,刘邓大军三纵队解放岳西。9月20日,中共岳西县委、岳西县爱国民主政府、县武装大队宣布成立。
1947年10月23日,岳西县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180保,改为180个行政村。全县设为5区180村。同年12月,又将5个行政区调整为响肠、汤池、衙前、主簿、头陀、来榜、五河、菖蒲8个行政区。
1948年1月,国民党二十五师扫荡岳西,国民党岳西县参议长王若金、县长班竹组织的还乡队,随二十五师回岳西反攻倒算,恢复全县3区18乡建制。
1949年2月,宣布岳南、岳北合并,岳西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恢复成立。岳西县委、县政府设于衙前乡金家祠堂。
皖山专署下达训令宣布:太湖县长坪乡所属司空、虞阳两个保与划归霍山之黄尾河两个保均归岳西建制;太平县、潜太县、舒六县的原岳西属地,均划回岳西县建制。同年3月,太岳县所属溪河、店前、 白帽地区正式并入岳西县。
1949年3月,岳西县建制恢复后,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6个区,分别管辖国民党统治时期的18个乡184个保。即一区(又称衙前区),辖黄石、四会、清平、湖村4乡,区公所设衙前,区委书记李丕萱,副书记郭有顺、赵珏;区长申月明,副区长储茂贵。二区(又称五河区),辖河山、清心、清真3乡,区公所设五河,区委书记李植,副书记梁龙,区长刘在武,副区长徐高成。三区(又称店前区),辖杨薛、冶溪2乡,区公所设店前,区委书记霍凤银,副书记陈良玉,区长魏林,副区长柳立风。四区(又称白帽区),辖银河、南庄、深古3乡,区公所设白帽,区委书记扬树有,区长魏秋生,副区长陈九仁。五区(又称河口寺区),辖石榜、河清、西美3乡,区公所设河口寺,区委书记谷德胜,副书记王锁昌;区长储德树,副区长王业和。六区(又称主簿原区),辖黄羊、沈桥、迎水3乡,区公所设主簿原,区委书记董柯,副书记关希羽;区长吴国云,副区长吴芳才、刘盛中。
1949年10月15日,岳西县爱国民主政府改名为“岳西县人民政府”,下设1室(秘书室)、5科(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司法)、3局(粮食、邮政、公安)和1部(武装指挥部)。区、乡民主政权均改称人民政府。
1949年12月,县委宣布废除国民党时期的184个保,全县改为184个行政村。1949年,全县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计有6区18乡184村,总户数50241户,总人口215031人。
1950年1月,岳西县人民政府调整行政区划,将全县6区18乡调整为 6区59乡。
1950年3月,岳西县划为8区104乡。衙前区:辖资福、牌楼、西营、东营、汤池、莲云、府前、西峰、海螺、衙前、金山、鹤林、独山、西溪、无愁、桃岭、龙井、莲塘、长生、硃屋等20乡;菖蒲区:辖闵山、田头、岩上、柳畈、长岭、岩河、溪沸、菖蒲、撞钟、张畈等10乡;五河区:辖马坳、斗水、沙村、中关、老林、叶河、桃李、向山、五河、茅山、河南等11乡;白帽区:辖银河、凉亭、深村、古坊、王程、江山、南庄、土桥、余河、江河、白帽、晓园、徐良、银河、南河、河图、虎厂、麻滩等18乡;河口区:辖仓园、河口、道义、川石、来榜、斑竹、三河、和平、石门等9乡;头陀区:辖沈桥、马石、梯岭、严家、乐道、黄尾、阔滩、石盆、虎形、香姚等10乡;主簿区:辖平精、张家、黄羊、象形、上水、石关、忠孝、黄金、花岩、白果、南田、龙王等12乡;店前区:辖西坪、罗铺、溪河、白石、石嘴、司麓、桃阳、天台、前河、司空、杏花、河东、河内、店前等14乡。
1951年6月1日,岳西县撤衙前乡,首次设立衙前镇。
1952年2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1个区148个乡(镇)1112个村。衙前区划分为汤池、响肠两区,河口区划分为来榜、河口两区,其中仓园、河口、道义、川石和黄尾、阔滩、虎形划为河口区。店前区划分为店前、冶溪两区,全县共11区即汤池、响肠、冶溪、来榜、菖蒲、五河、白帽、河口、头陀、主簿、店前11区和1镇即衙前镇。
1953年1月,调整区、乡行政区划,将冶溪、店前两区复并为店前区,将白帽区析为白帽、河图两区,全县共11区1镇147乡。
1953年6月,第二次调整区、乡行政区划,将汤池、响肠两区合并为汤池区,将河口、来榜、头陀三区合并为来榜、头陀两区,将白帽、河图两区合并为河图区。于是,全县11个区1镇147乡合并为8区1镇96乡。一镇:即衙前镇。8区:(1)汤池区:辖汤池、龙井、东营、硃屋、莲云、平岗、石桥、无愁、响肠、林河、独山、东山、牌楼、桃岭等14乡;(2)河图区:辖白帽、古坊、江河、王程、余河、南庄、麻滩、竹坪、河图、南山、虎厂、金扬、凉亭、深村等14乡;(3)菖蒲区:辖闵山、岩上、岩河、菖蒲、撞钟、溪沸、田头、京竹、柳畈、港河等10乡;(4)主簿区:辖龙王、平精、白果、黄羊、石关、南田、黄金、上水、忠孝等9乡;(5)来榜区:辖太平、中和、美丽、界岭、三槐、河口、道义、来榜、羊河、花墩、横河、石门、和平、斑竹、枫树等15乡;(6)头陀区:辖姚河、香炉、沈桥、杨塆、管山、梓树、乐道、虎形、西美、严家、黄龙、阔滩、石盆、黄尾等14乡;(7)店前区:辖西坪、石嘴、桃阳、河东、银河、陆岭、溪河、白石、店前、三合、天台等11乡;(8)五河区:辖 中关、斗水、沙村、叶河、五河、向山、石畈、河南、沙岭计9乡。
1955年12月,潜山县港河乡及撞钟乡之南山岭农业社划入岳西县。
1956年元月,潜山县的薛河、羊河、夹河、巍岭、夺坪、板舍并入岳西县;
1956年元月,岳西石盆乡河口选区3户、梓树乡河口选区2户、石盆乡棋盘选区6户、黄龙乡毛冲选区6户划归霍山县。
1956年5月1日,岳西县人民政府改称岳西县人民委员会。5月20日,各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衙前镇改名为“城关镇”。
1956年10月12日,岳西县人民委员会调整乡区划,将全县改划为8区44个乡。(1)汤池区:辖莲云(由硃屋、莲云、老平岗合并)、石桥(由石桥、老西峰合并)、汤池(由汤池、桃岭、龙井及东山乡之莲塘农业社合并)、东山(由林河及东山乡之一部合并)、东营(由东营、资福合并)、响肠(由响肠、独山、老鹤林合并)、无愁(未动)等7乡。(2)五河区:辖中关(由太平乡的永丰、是心、斗水三个农业社及京竹乡的斯沟合并)、沙村(由沙村乡及来榜区的羊河乡和太平乡的上村农业社合并)、五河(由五河、桃李合并)、叶河(由向山、叶河合并)、河南(由茅山、河南合并)等5乡;(3)菖蒲区:辖菖蒲(由菖蒲、撞钟、港河合并)、溪沸(由溪沸、岩河两乡全部及京竹乡之一部合并)、田头(由田头、闵山合并)、柳畈、岩上等5乡;(4)店前区:辖溪河(由老石嘴、罗铺、西坪、白石、溪河合并)、桃阳(由桃阳、老白沙、老司麓合并)、店前(由店前、河东合并)、前河(由天台、陆岭合并)、徐良(由银河、三合、麻滩和竹坪乡的紫山农业社合并)等5乡;(5)河图区:辖古坊(由古坊、王程合并)、余河(由江河、余河、南庄合并)、白帽(由白帽、深村合并)、凉亭(由金扬、凉亭合并)、河图(由河图、南山、虎厂和竹坪乡之一部合并)等5乡;(6)来榜区:辖来榜(由来榜、枫树、斑竹合并)、和平(由和平、石门合并)、花墩(由花墩、横河合并)、河口(由河口、三槐、道义、界岭合并)、包家(由中河、平太、美丽、包家合并)等5乡;(7)头陀区:辖黄尾(由黄尾、黄龙、严家合并)、石盆(由梓树、石盆合并)、阔滩(由阔滩、虎形乡之一部合并)、乐道(由乐道、管山及西美、虎形两乡之各半合并)、沈桥(由杨塆、沈桥合并)、香姚(由姚河、香炉合并)等6乡;(8)主簿区:辖白果(由南田、白果合并)、石关(由石关、象形合并)、平精(由上水、平精合并)、黄羊、巍岭、忠孝(由忠孝、黄金合并)等6乡。
1958年9月,岳西县大办人民公社。10月岳西县于1956年10月划定的44个乡32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43个人民公社。
1959年12月, 撤销大公社,设立14区85个人民公社。
1961年8月26日,为了适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形势需要,县委决定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划为16个区,区以下划为87个人民公社,452个大队。
1963年8月,岳西县河图乡与白帽乡合并为白帽区,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8区1镇63个人民公社。
1965年5月23日,城关镇改名为“天堂镇”。天堂镇是岳西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68年8月,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岳西县革命委员会,撤销岳西县人民委员会。全县8区1镇63个公社建立了革命委员会。
1969年10月,将白石、石嘴、溪河3个公社合并为东方红公社,全县设为61个公社。
1980年7月,撤销岳西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成立岳西县人民政府。
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体制,改设乡人民政府,全县分设8个区、61个乡、1个直属镇(天堂镇)。
1988年4月,撤销店前乡。设店前镇(乡级),辖区不变。
1992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1镇17乡,全部改为科级建制。
1996年6月,乡镇机构改革,全县设11个镇17个乡:天堂镇、店前镇、来榜镇、菖蒲镇、头陀镇、白帽镇、温泉镇、响肠镇、河图镇、五河镇、主簿镇、莲云乡、青天乡、包家乡、古坊乡、冶溪乡、田头乡、中关乡、石关乡、姚河乡、黄尾乡、和平乡、西坪乡、前河乡、岩河乡、茅山乡、巍岭乡、毛尖山乡。岳西县面积2377.4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人,天堂镇是县委、县政府驻地。
1999年11月,冶溪乡、黄尾乡改设冶溪镇、黄尾镇,辖区未变。
2002年12月,全县设13镇15乡。
13个镇:天堂镇、店前镇、来榜镇、菖蒲镇、头陀镇、白帽镇、温泉镇、响肠镇、河图镇、五河镇、主簿镇、冶溪镇、黄尾镇。15个乡:毛尖山乡、莲云乡、青天乡、包家乡、古坊乡、田头乡、中关乡、石关乡、姚河乡、和平乡、西坪乡、前河乡、岩河乡、茅山乡、巍岭乡。
2005年1月,乡镇区划调整:将西坪乡并入冶溪镇,茅山乡并入五河镇,岩河乡并入菖蒲镇,前河乡并入店前镇。全县乡镇由28个调整为24个,设13个镇、11个乡。将全县372个行政村、4个社区调整为182个行政村、6个社区。
2010年12月,全县行政区划设为13个镇、11个乡、182个行政村、6个社区。
2016年11月,将中关乡改设为中关镇。至此,全县设为24个乡镇(其中14个镇、10个乡)、182个行政村、6个社区。
岳西县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表
天堂镇 | 城东居委会、城南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城北居委会、东山居委会、回龙居委会、余安村、叶畈村、木冲村、石桥村 |
店前镇 | 店前村、杨胜村、司空村、河西村、徐良村、中心村、银河村、白鹿村、前河村、天台村、后河村 |
来榜镇 | 横河村、羊河村、花墩村、马元村、三河村、黄泥村、来榜村、枫树村、关河村、斑竹村、公山村、清潭村 |
菖蒲镇 | 港河村、长岭村、菖蒲村、溪沸村、撞钟村、水畈村、白云寨村、西畈村、毛畈村、岩河村、里仁村、转桥村 |
头陀镇 | 头陀村、虎形村、西美村、梓树村、石盆村 |
白帽镇 | 深村、双畈村、白帽村、桥梁村、江河村、朱铺村、南庄村、土桥村、余河村、朱查村 |
温泉镇 | 后山村斯桥村资福村汤池村榆树村龙井村桃岭村莲花村解放村东营村西营村牌坊村 |
响肠镇 | 无愁村、新浒村、千佛塔村、金山村、响肠村、请水寨村独山村 |
河图镇 | 南河村、明堂村、河图村、岚川村、凉亭村、金杨村、皖源村 |
五河镇 | 沙岭村、叶河村、横排村、百步村、思河村、响山村、桃李村、五河村、妙道山村、茅山村、河南村、双河村 |
主簿镇 | 白果村、金塘村、主簿村、大歇村、南田村、余畈村 |
冶溪镇 | 桃阳村、联庆村、罗铺村、琥珀村、司空山村、溪河村、石嘴村、白沙村、金盆村、大山村、西坪村 |
黄尾镇 | 云峰村、平等村、门楼村、黄尾村、黄龙村、严家村 |
中关镇 | 北山村、沙村、秋千村、斗水村、中关村、请寨村、京竹村 |
莲云乡 | 硃屋村、莲塘村、腾云村、平岗村、长生村、关畈村 |
青天乡 | 同心村、界岭村、青天村、明山村、河口村、老鸭村、道义村、三槐村 |
包家乡 | 川岭村、石佛村、包家村、鹞落坪村 |
古坊乡 | 上坊村、下坊村、古坊村、前进村、王程村 |
田头乡 | 泥潭村、田头村、闵山村、方边村、柳畈村、宁河村、土库村、上畈村 |
毛尖山乡 | 红旗村、板舍村、平精村、林河村、王畈村、鹤林村 |
石关乡 | 张家村、蛇形村、东冲村、石关村、龙潭村、象形村、黄洋村、马畈村 |
姚河乡 | 龙王村、香炉村、沈桥村、马石村、梯岭村、姚河村 |
和平乡 | 和平村、西溪村、九河村、太平村、太阳村、中斗村 |
巍岭乡 | 夹河村、巍岭村、杨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