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焕
徐焕参加革命后,长期从事文艺宣传和新闻报刊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写过不少革命歌曲。1958年根据刘少奇关于“工厂要办半工半读学校,培养技术人才”的指示,把所在工厂兴办一个有300多名学员的半工半读感光仪器技术学校,并兼任校长。在厂工作期间,他狠抓生产、科研、教育三结合体制,提出“学习锰钻,劳动猛干,钻干结合,工学并举,尊人严己,攀登科学高峰,奔向又红又专”的治厂方针,得到新闻界的高度评价。但是,在 1963年开展的“四清”运动中,他蒙受不白之冤。
在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 ”中,徐焕无辜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三反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黑干将”,“刘少奇的孝子贤孙、忠实走狗”,“崇洋媚外、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等罪名,受到残酷迫害,令其坐“飞机”(用双棍反拷双臂,并迫其俯身,造反派从背后猛踢一脚),致其右肺撕裂,住院手术未愈,就出院 “劳改”,导致伤口长期感染恶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天津感光胶片厂委员会根据党的政策,对徐焕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污蔑不实之词,经审查后认定,应予全部推翻。厂党委会议作出给予徐焕同志平反的决定,并报请天津一轻局党委于1980年6月13日批准,撤销于1971年5月21日对徐焕同志的错误处分决定,给予他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72年10月25日,徐焕在天津医院病逝,终年50岁。徐焕生平反以后,被追认为烈士,他的生平事迹陈列于天津市革命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