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道
刘有道(1901年—1978年),岳西县温泉镇资福村人。幼年父亲刘宝溶(系清朝秀才)启蒙教育,读私塾8年,1915年考入衙前潜山第六区粹新小学,1919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安庆参加王步文领导的声援五四运动、反曹锟贿选、“六·二”学潮。1926年8月,刘有道东渡日本留学,考入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9年7月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五师供职。1939年10月,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九十六师二八六团上校团长、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皖南师管区少将副司令。1940年1月,率领二八六团参加广西昆仑关大战,歼灭日军一个旅。此役中,刘有道脚部负伤。因抗日有功被授予国民政府颁发的陆海空军兵种金质奖章一枚。1942年3月,刘有道率领二八六团随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九十六师出国远征缅甸,协同英军对日军作战。二八六团被日军一万余人包围,因弹尽粮绝,伤亡过半。刘有道率余部突出重围,但不幸其头部和手部受重伤。在回国途中,由于日军封锁了滇缅公路,刘有道率部在深山老林中与死神搏斗了3个多月,于1942年7月回国,入云南昆明医院治疗,被鉴定为三等伤残。由于入缅甸抗日功勋卓著,刘有道回国后被晋升为第五军二〇〇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被军长杜聿明嘉奖五千卢币,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负伤恤金四百元大洋,并且被国民政府授予陆海空甲种一等奖章。
1945年12月,刘有道退役后寓居南京,参加中训团(团长陈诚)少将班。1948年冬出任皖南师管区少将副司令。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刘有道接白崇禧南撤命令,率部乘80条船从钱塘江入海,出逃台湾途中被解放军第十一军肖华部队包围于浙江龙游县境内。刘有道率部向解放军缴械投诚,被押至南京二野高等俘虏管理处。经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特批:“此人不杀,酌安排民主人士”,因而被宣布无罪释放,回原籍岳西县资福村黄泥塘老家。1956年当选岳西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被省政府安排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1978年2月,刘有道病逝,享年77岁。抗日名将杜聿明闻悉噩耗,深表悼念,称刘有道“抗日重伤,为国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