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烈士陵园
大别山烈士陵园(原名岳西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岳西县城南面的虎形山。经中共安庆地委批准,岳西革命烈士陵园于1959年11月5日正式兴建,1960年6月竣工。大别山烈士陵园内拥有纪念广场、百步台阶、红军亭、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墓群。
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后,岳西县人民委员会写了一份报告到中共中央,请求中央领导人为岳西烈士碑题词,以作永久的纪念。1960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为岳西烈士陵园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朱德委员长的题词以书函形式寄到岳西县人民委员会。
1936年1月,岳西县建立时,总人口为21.9万人。1947年9月,刘邓大军岳西解放时,总人口为18.0719万人。建县12年以来,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岳西牺牲的革命烈士达3.8万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区有100万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135031人。于1960年建成的烈士纪念碑,碑高13.5米,寓意纪念大别山区十三万五千英烈。碑身为乳白色,由巨石垒成,其正面镌刻着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原来碑的四周竖立着38根大理石柱子,喻示为国捐躯的岳西三万八千英雄儿女。距烈士纪念碑100余米的革命历史陈列馆,坐南面北,寓意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向往陕北。陈列馆为双层重檐结构,长廊环绕,飞檐碧瓦,雍容气度,令人肃然起敬。
1984年6月,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岳西革命烈士纪念馆亲笔题词:“向牺牲在大别山区的烈士们致敬!” 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为岳西凉亭坳红二十八军重建纪念碑题写碑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纪念碑”,并为岳西县委党史办编辑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党史汇编》一书题写书名《热血春秋》;中央纪委副书记郭述申为岳西举办请水寨暴动55周年暨红二十八军重建50周年纪念活动题词:“在岳西地区重建的红二十八军,高举红旗,继续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斗争,它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2007年9月,经安徽省民政厅批准,岳西革命烈士陵园正式改名为大别山烈士陵园。2009年5月,岳西县得到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实施大别山烈士陵园维修改造工程,总投资330万元,其中,国家发改委投资300万元,省政府配套资金30万元。2009年9月30日,大别山烈士陵园维修改造工程竣工。2010年4月5日清明节,岳西县举行隆重的大别山烈士陵园揭牌开馆暨凭吊革命先烈活动仪式。2015年,大别山烈士陵园扩建了观光景观栈道、请水寨暴动纪念亭、暴动纪念廊亭、王步文烈士墓照壁。经过扩建和修缮,陵园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大别山烈士陵园内林木苍翠,古树参天,花草簇生。陵园内的百步台阶气势恢宏,台阶正上方坐落着巨型英雄群雕,形象地刻画了以王步文烈士为代表的一代英雄豪杰,为人民求解放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悲壮场景。烈士纪念馆背面的51级台阶上青松环抱、翠柏簇拥,安葬着王步文烈士遗骸,陵园南面的烈士墓群安葬着866位烈士。陵园东北部的梅桃园里,安葬着为革命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部分红军老战士。在梅桃园背坡建有一座红军亭,亭高9米,双层八角,流光溢彩,旨在纪念在大别山区诞生或战斗过的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四方面军。
大别山烈士陵园的建成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朱德元帅为纪念碑题词,李先念主席和徐向前元帅分别为纪念馆题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长万里,原国务委员张劲夫、李贵鲜,原中纪委常务副书记郭述申,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海军副司令员郑国仲,历届省市领导都先后亲临烈士陵园视察。
建园50多年来,大别山烈士陵园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加强陵园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反腐倡廉教育三大基地的功能作用。
大别山烈士陵园是集“瞻仰、教育、休闲、游览”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10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烈士陵园。2011年4月被安徽省纪委、监察厅命名为“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2018年8月被公布为“安徽省第五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