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组建是1930年2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在岳西县请水寨成立。师司令部设在请水寨泗洲口王家大屋,王效亭任师长,陈履谦任党代表,凌宵(化名严宽,贵池人))任参谋长,金赤(寿县人)任总教练长,王俊任师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大队,全师100余人,拥有长短枪100余支,土枪500余条。1930年3月6日,国民党潜山县长崔树龙率县自卫团、省保安队1000余人大举进犯请水寨,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潜山独立师。为了保存实力,师长王效亭率部撤离请水寨,先后转战于霍山、六安、金寨、英山。1930年3月29日,根据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的指示,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在金寨县闻家店改称为“潜山工农革命军”,由王效亭、陈履谦、严宽3人任军事指挥,王效亭任总指挥,下辖2个大队,全军200余人。
第二次组建是在1930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四师在岳西县衙前(现名天堂镇)成立。
1930年3月18日 中共中央指示将工农红军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为军长,徐向前为副军长,曹大骏为政委,熊受暄为政治部主任。
当红一军整编的时候,潜山工农革命军正活动于六霍苏区。1930年4月15日,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在六霍边区视察时召开军部会议,为了统一红一军建制,加强对皖西红军的统一领导,决定将活动于六霍苏区的潜山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取消“潜山工农革命军”的番号。至此,鄂豫皖边区红一军的改编工作完成。红军第三十四师隶属红一军,王效亭任师长,陈履谦任师政委,凌霄任副师长兼参谋长。
1930年4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从霍山回师天堂后,发展到1000余人,有长枪90余支,短枪数十支,土枪500余条。将士们身穿一色灰军装,手臂佩戴红袖章,袖章上印有金黄色的“红军”字样,脚穿红耳草鞋,腿上缠着绑腿,身背拴着红布的大刀,挎着枪支,成为一支威武雄壮的红军部队。1930年4月29日,中共潜山中心县委在衙前崇新小学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决定设立师司令部、师政治部,并进行了组织机构调整,任命王效亭(化名洪朗光)为师长,凌霄(化名严宽)为副师长,师政委改为储余。师司令部设在衙前东山汪氏宗祠,内设参谋处、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军需处、军医处、稽查处。由凌霄兼任参谋长,储洪嘉为副参谋长,参谋储文朗;秘书长余良鳌,秘书储国成、陈立德、储载万、汪千顷、汪正南、刘际时;王俊担任组织部长兼士兵委员会主任;刘汉章担任宣传部长;军需处处长方泽润,副处长李则中;军医处处长王德耀;稽查处长王子成,副处长熊可楼;师部机要室主任汪述先;警卫队长李亚(6月整编时改任副团长)。司令部建立了教导大队、特务大队,大队长分别是刘智、刘芳培;刘枝凡担任师长警卫员。师政治部设于衙前崇新小学,由王俊、陈履谦、刘中一、储余、储宪章5人组成。安庆中心县委调派苏明(高翔)为政治部主任。
师司令部下辖第一、第二团、第三团和第四团,各团负责人是:第一团团长凌霄(兼),副团长王焰青,政委汪旭升、刘国鼎。第二团团长金赤,操球、柳志杰,副团长方乔南、储彼交(储德明),政委储文朗、陈斯举、程鹏(第二次退至霍山时团政委储宪章),副政委储蓄谋。第三团团长操球(由第二团团长调任)、汪樾,副团长李亚、陈象坤、胡向明,政委刘汉鼎。第四团是补充团,由沙村、撞钟游击队改编,团长李文夏(又名李文健)。
第三次组建是在1930年6月,中国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在岳西县衙前成立。1930年6月上旬,中共中央派军事特派员朱瑞来到天堂苏区视察,在衙前召开潜山中心县委、潜山县革命委员会、红军三十四师领导人联席会议,宣布将红三十四师改编为中国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改由中央直接指挥。决定王效亭师长兼政委,严宽(凌霄)任副师长、储余任师委书记,苏民任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改由陈履谦担任),徐勋(舒赤民)任政治部副主任。全师辖4个团和1个教导大队,兵力约700人,其中共产党员500余人,有长枪90余支,手枪数十支,盒子枪5支,手提机枪1挺,土枪500余支。红军领导下的游击队、赤卫队约2000人。
第四次组建是在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在岳西县凉亭坳重建。1935年2月3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率红二一八团和鄂东北独立团,到达岳西县河图镇凉亭坳。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给他的指示信,当晚,在汪胡氏宗祠主持召开干部会议,决定将红二一八团与鄂东北独立团合编,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高敬亭任军政委,下辖八十二师和手枪团。八十二师师长罗成云、师政委方永乐、师政治部主任熊大海(后石裕田),下辖二四四团和特务营,二四四团团长徐贤才,政委徐成基,下辖3个战斗营;特务营营长陈守信,营政委梁从学;军直手枪团团长余雄(后詹化雨),团政委刘远臣,下辖3个分队,全军一千余人。2月4日,高敬亭在凉亭坳召开军人大会,宣布了凉亭坳会议重建红二十八军的决定。在鄂豫皖根据地史上,这是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从此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鄂豫皖边区又有了一支主力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受命先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新四军二师四旅;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改编为山东野战军二纵四旅、华东野战军二纵四师;淮海战役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被誉为“钢铁红军师”)。

红二十八军官兵列队会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