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新中国史》大事记
(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1949年
10月15日 岳西县爱国民主政府改名为岳西县人民政府,下设1室(秘书室)、5科(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司法)、3局(粮食、邮政、公安)和1部(武装指挥部)。区、乡民主政府相应地改称区、乡人民政府。
10月29日 岳西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全县掀起办冬学、妇女识字班、办民校的热潮,打一场文化翻身仗。
10月 岳西县武装指挥部成立,严甲桥任指挥长,李景堂兼政委。
11月30日 岳西县开展反匪反霸运动,至1950年2月10日结束。
11月30日 岳西县开展反匪反霸运动,至1950年2月10日结束。
11月 安庆新华书店岳西支店设立。
12月12日至16日 岳西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60名。县委书记李景堂和县长李正乾分别报告党和政府的工作,会议决定以“反霸剿匪、结合减租”为当前中心工作,并选举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李景堂,副主席李正乾、黄少臣、苏枫、储芳庆、王梦熊、李向荣,委员徐鸣凤、胡克明、刘爱芳、郑道、余德礼、储茂贵、王学闯、陈良玉、徐高成、王业和、吴国云、张柏祥。1949年12月至1953年3月,共召开岳西县八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月 岳西县进行“私塾”改造,由县教育科将290所私塾改名为“民办小学”。
12月 岳西县废除国民党时期的184个保,改设184个行政村。据人口统计:1949年全县总户数50241户,总人口215031人。
1950年
1月 安庆地委下达岳西县干部编制500人,其中区、乡干部300人,县直机关干部200人。1952年干部队伍计395人。
3月31日 岳西县工商联合会成立,委员15名,主任委员李向荣。
4月 岳西县区干队撤销,6月 岳西县独立团撤销。
8月2日 岳西县委召开整风运动动员大会,县委书记李景堂代表县委作整风运动动员报告。8月18日,县委集中全县区、乡干部到县参加整风运动。此次整风主要是克服和纠正“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居功自傲思想”,重点是检查县、区级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错误行为。
9月10日 安庆地委召开土改准备会议,决定岳西县进行土地改革。
10月1日 岳西县土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11月17日全县104个乡分期分批进行土改。至1951年4月土改运动结束。
10月 岳西县人民武装部成立,隶属安庆军分区。
10月 岳西县卫生委员会成立,主任赵新民。同时,建立岳西县卫生院。
12月19日 岳西县开展镇反运动。至1952年5月结束,共捕捉反革命分子843名。
1951年
1月24日 岳西县工商界举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集会游行。
1月 岳西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主席谷德胜、副主席霍风银、储茂贵。有区农会8个,乡农会104个,会员76824人。
1月 岳西县人民法院成立。
3月 岳西县委、县政府发布《禁烟禁毒令》,成立岳西县禁烟禁毒委员会,订立《烟禁公约》,严禁种植鸦片,严禁贩运鸦片,不准制造、销售烟土。
4月17日 岳西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县长李正乾担任会长。
4月 中共岳西县委党校成立,并举办第一期党训班。
5月1日 岳西县县城及各乡镇集会,游行示威,反对美军侵略朝鲜。
6月1日 岳西县撤衙前乡,首次设立衙前镇。
6月20日《岳西通讯》出刊,每5日一期。
8月5日 岳西县爱国增产捐献运动委员会成立。
8月15日 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安庆分团(团长孔令甫)访问岳西,传达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对老根据地人民的关怀,访问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革命残废军人和老干部。
8月26日 岳西县委、县政府在衙前召开第一届烈军属及拥军家属、农民代表大会,选出岳西县老根据地代表3名(烈属代表王义才、军人代表沈家才、农民代表储茂贵)赴北京参加二周年国庆典礼。
9月30日 岳西老根据地代表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受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副主席的接见。
9月30日 毛泽东主席在北京怀仁堂招待会上会见赴京参加国庆典礼的岳西代表储茂贵时说,岳西是“大别山老根据地”。
1952年
1月5日 岳西县委召开区长、区书记、县直机关科长以上党员干部会议,部署在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至7月“三反”运动结束。
2月 岳西县委在开展“三反”的同时,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材、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至7月“五反”运动结束。
3月 岳西县开始向国家计划交售木材任务。1955年收购木材1553立方米,至1956年木材收购量达21399立方米。从1952年开始,岳西县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木材20000立方米。其中,1958年10月—1959年5月年大跃进中 砍伐木材189万立方米。1959年—1961年三年,岳西木材采伐量共达201518立方米,相当于1958年以前采伐总和的一倍。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1976年),全县国家交售木材累计达50万立方米。
4月20日 岳西县委党校开办以共产党员八大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训练班,接受训练的有农村党员干部及工农积极分子计770人。
5月 开展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全县1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衙前镇金家祠堂举办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班。
7月7日 岳西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宣传周活动。此后,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以消灭“四害”(老鼠、蚊子、苍蝇、麻雀)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7月 岳西县政府在衙前镇金家祠堂开办速成识字法训练班,县长陈光泽担任班主任,县文教科科员王理明、储润生担任教师。
8月 岳西县将邮局和电话站合并,改名为岳西县邮电局。
9月28日 岳西县直机关开展整党建党运动,集中机关党员干部268人参加学习,对照共产党员八大标准,普遍进行一次关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接着,开始农村整党建党工作。在整党建党运动中,通过检查、登记、鉴定,将参训党员定为够标准的、基本够标准的、不够标准的3个等级,对不够标准进行审查处理。至1954年1月,全县整党建党工作结束。
9月 岳西县私立联合中学改为公立“安徽省岳西县初级中学”(岳西中学前身),于衙前新建校址,副校长储芳庆主持全面工作。
9月 岳西县县妇幼保健站建立。
10月1日 岳西老根据地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周年典礼大会。
10月15日 岳西县扫除文盲运动委员会成立,县长陈光泽任主任委员。
10月26日 岳西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岳西县民主妇女联合会,主任委员秦伟(县长李正乾夫人)。
10月 岳西县粮食局成立,局长陶干卿。承担粮油征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的业务。
11月上旬 岳西县婚姻法宣传委员会成立,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宣传贯彻运动,至1953年12月结束。
11月17日 岳西县组织婚姻法宣传巡回检查审判小组,开展《婚姻法》执行情况检查运动,废除包办婚姻、重婚纳妾、抱童养媳等封建婚姻制度。
11月 中共岳西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由杨晓武、霍凤银、叶再兴、关希羽、龚学梅、林晓、张振远7人组成,霍凤银兼任书记。围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农业合作化运动和统购统销开展纪检工作。
12月上旬 成立岳西县扫除文肓工作队,队长储天行。
12月 岳西县政府举办冬学教师训练班,训练全县冬学教师450人。
12 岳西县开始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运动。
12月 岳西县委统战部成立。
1952年,岳西县财政收入104万元,其中工商税收41.3万元,农业税收57.8万元,其它收入4.9万元。
1953年
3月 岳西县扫盲工作队到汤池区莲塘乡开展扫除文盲试点工作,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11月,扫盲工作队撤回。
10月16日 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即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10月21日 岳西县委决定成立县财经办公室,负责粮食统购统销工作。
11月10日 安徽省委给拨款71000万元(旧币)用于岳西梅毒病诊治,同时抽调省、地、县医护检验人员,组成92人的医疗大队到岳西县衙前、汤池、河图等乡进行梅毒病疫查治工作。
11月12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县扩大干部会议,部署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将与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关系的粮、油一类物资,采取自上而下提出计划控制数与自下而上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各户的交售量与供应量。
11月 岳西县委、县政府编制《岳西县1953年至1957年五年建设计划(草案)》,从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岳西县有计划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12月5日 岳西县峰声黄梅戏剧团成立。
12月 岳西县开始进行私营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
1月 岳西县开始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月18日 岳西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推行农业“三改”工作。“三改”即改变夏秋两季收成的比重,改种高产作物和耐水作物,改变广种薄收的习惯。
6月15日至8月30日 岳西县开展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热烈讨论和学习宣传活动。
6月 岳西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担负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农资供应、流通服务的职能。
7月6日至10日 岳西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剧场开幕。出席大会的乡(镇)人民代表5406人、县直单位人民代表350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岳西县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选举储道政、王英贵、储茂贵、沈家才4人为出席安徽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是岳西县第一次普选,标志着岳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9月 岳西县开始实行对棉花、棉布计划收购,按照人口定量供应。
10月 岳西县人民武装部改称岳西县兵役局。
12月1日 国营岳西县酒厂建成投产。
12月10日 岳西县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贯彻粮食定产量、定用量、定交售量、定供应量的“四定”政策。在全县148个乡开展“四定”工作,取消了粮食自由市场。“四定”工作至1955年元月25日结束。
1955年
7月1日 岳西县人民检察院正式成立,检察长孟坤。
8月2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斗争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指示》,成立岳西县五人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展肃反运动,先后对全县4672名干部、工人、教师进行审查,专案调查对象达694个,经复查后,予以甄别定案的364件。至1959年3月查清结案,共清出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286名,逮捕判刑123名,开除管制69名,劳动教养58名,开除监督生产14名,留用21名。
8月 中国人民警察部队安徽省岳西县中队成立。
9月21日 中国共产党岳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讨论和通过了岳西十二年的远景规划,选举产生了中共岳西县第一届委员会,县委书记霍凤银,县委委员翟常正、陈良玉、陈九仁、刘俊杰、汪载飏、王英贵、王焕、王明星、冯镇、王琪。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岳西县第一届纪监委员会,霍凤银兼任县委纪监委书记,翟常正任副书记,委员陈九仁、翟常正、王英贵、任孟坤。25日闭幕。
10月 国营岳西县机米发电厂在衙前镇投资新建,拥有内燃机、发电机、碾米,第一次使用电力加工稻米和照明,使岳西县第一次出现了现代工业。
10月 根据《安徽省一九五五年度农村粮食统购统销办法》,岳西县执行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到户的具体办法。“定产”是以户为单位,评定粮食的产量;“定购”是扣除口粮、种子和饲料之后的余粮由国家征购;“定销”是对缺粮户实行粮食供应。粮食的购销数字核定后,在一定时期内不变。至12月下旬“三定”工作结束。
12月 潜山县港河乡及撞钟乡之南山岭农业社划入岳西县版图。
12月 中共岳西县委员会办公大楼竣工,现改为岳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1956年
1月 潜山县的的薛河、羊河、夹河、巍岭、夺坪、板舍划入岳西县版图。
2月 岳西县采取经销或为供销社代销、代购形式,完成全县5个集镇、8个区农村部分私营工商业的改造任务。
2月 岳西县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麻雀)指挥部成立。
4月27日至30日 岳西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讨论县委《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正式选举产生了15名委员,组成岳西县人民委员会,选举陈良玉任县长,王诗豪、申月明、王英贵、储茂贵任副县长,柳立风任县法院院长。与此同时,全县8区44个乡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区公所和乡公所。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选举,选举了县长、乡镇长,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第一次真正行使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5月1日 岳西县人民政府改称岳西县人民委员会。下设委员会办公室和政法、财粮贸、“私改”、农林水4个办公室,计划、体育运动2个委员会,民政、人事、财政、商业、卫生、教育、统计、文化、工业、交通、水利11个科,公安、粮食、税务、农业、林业、农产品采购6个局和县文化馆、卫生院、教养院。
5月20日 岳西县各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衙前镇改名为城关镇。
6月 岳西县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王宇平当选工会主任。
7月 岳西县食品公司成立,下设4个收购供应站,47个供应点。执行生猪派购,计划供应副食品。
8月 岳西县县卫生院改为以医疗为中心的综合医院,易名为“岳西县医院”。
9月20日 岳(西)潜(山)公路(岳西城关镇—潜山源潭铺)开始动工修建。组成常年筑路队2229人(其中石匠339人)。
9月 岳西气候站建立,并首次开展每日4次定时观测,拍发航危报、天气报、农业气候与气象旬报和月报。
1957年
1月14日 岳西报社正式成立,《岳西报》创刊,主编陈良玉。至1961年《岳西报》停刊,报社撤销。
1月 岳西县农业初级社全部升级,共建立农业高级社340个,入社农户57301户,占总农户的99.85%,至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结束。
1月 岳西县共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6个、建立手工业加工厂7个,共计53个,12个行业,职工1435人,占全县手工业总人数的90%以上。至此,手工业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
6月5日 岳西县委第一书记成一波在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大会上作整风动员报告,县委整风运动开始。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经过大鸣大放、反击右派、整改(双反)和批评反省4个阶段,至1958年8月结束。
10月1日 安徽省最后一条县际公路——潜山县源潭铺至岳西县城关镇公路竣工通车,全长57.3公里,其中县内长18.5公里。在城关镇举行盛大的通车剪彩仪式,欢庆岳西县第一次通车,实现了全省“县县通公路”的目标。
10月2日 岳潜公路通车典礼在岳西县城举行,十字街头盛况空前。
1958年
1月14日 岳西县政府召开除“四害”、讲卫生代表大会,表彰除“四害”先进集体和个人,布置除“四害”工作。其后,召开8次除“四害”广播大会,先后开展5次除“四害”突击活动。通过开展除“四害”运动,全县群众生活环境有所改善,有效减少传染疾病的发生。
1月21日 岳西县委召开广播大会,动员干部上山下乡参加生产劳动。
2月29日 岳西县委召开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千人大会,县委第一书记成一波在会上作《为实现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至3月4日结束。 会后,全县迅速掀起了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
3月18日 安徽省委书记桂林栖和安庆地委书记许少林亲临岳西县检查工作,指导岳西拟订工业发展规划。
4月3日 岳西县委发出《关于开展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宣传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全党全民办工业的宣传运动。
4月10日 安徽省委派出由省立医院和安庆医院组成的医疗队142人到岳西开展查验诊治梅毒工作。从1953年到1976年,省、地委先后派出大批医务人员到岳西,共抽查18万多人,发现梅毒患者9800多人。经反复治疗,历时24年,基本上根治了梅毒病疫。
5月22日 从朝鲜归来的志愿军医疗队一行34人到岳西为老区人民治病。
5月31日至6月5日 岳西县委召开区乡党委书记、县直厂矿负责人会议,决定开展全县工业“大跃进”,掀起一个全民办工业的热潮。
6月10日 岳西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个声势浩大的宣传和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
6月 毛尖山水库工程开工,由治淮委员会建筑队施工。
8月10日至12日 中共岳西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大会审议和通过成一波同志作的《中共岳西县委向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审议和通过陈良玉同志作的《中共岳西县委关于学习和传达刘少奇同志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的报告;审议和通过中共岳西县委《关于1958年至1962年社会主义建设五年规划的决议》。
8月12日 安徽省长黄岩到岳西视察,接见了出席岳西县第二次党代会全体代表,并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8月19日至22日 岳西县委召开工业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开展大搞钢铁、机械、化肥生产,提出钢铁、机械、化肥是工业的三大元帅。
8月30日 岳西县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作出《关于并社并队和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定》。决定将1956年10月划定的44个乡32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43个人民公社。于是,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9月8日 中共安庆地委在岳西县城关镇召开地直机关和怀宁、枞阳、宿松、望江、岳西5县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大炼钢铁。省委书记桂林栖、地委第一书记许少林、第二书记陈作霖参加会议。成立“安庆专区岳西炼铁总指挥部”,陈作霖任总指挥长,岳西县委书记成一波任副总指挥长,下设5个炼铁师。
9月10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党全民动员起来,为日产千吨钢铁而战”的全县广播誓师大会,大办钢铁生产。
9月12日 岳西县文艺工作团成立。
9月19日 岳西县民兵师成立,师长陈玉良、政委成一波,下设6个民兵团,计有民兵102540人,占总人口40%。
9月26日 大炼钢铁运动开始。宿松、望江、怀宁、枞阳4县共计166433人,岳西县12513个民工,共计18余万大军投入大炼钢铁的战斗。钢铁生产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岳西成为安庆地区大炼钢铁运动的中心。
9月 天堂公社拆除了著名的“六家店”,在“六家店”旧址建起了天堂旅社(现为县轻工业局大楼)。
9月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通过千找万找,最终在岳西县石关乡涓水湾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避暑度假之地,在涓水湾建立了省委招待所。他称赞说:“这里是夏天吃稀饭不淌汗的好地方”。
9月 岳西县店前初级中学在店前建立,岳西农林初中(汤池中学前身)在汤池畈建立。
9月 岳西县初级中学名称改为岳西中学,开设高中班。
10月11日 安徽省长黄岩到岳西视察大炼钢铁运动,指示要发动群众,开展竞赛,把钢铁生产搞上去。
10月中旬 岳西县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公共食堂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每食堂50至100人,全县办起公共食堂4353个,吃食堂的有56129户,占全县总户数的44%。实行粮食供给制,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10月 岳西县委开展扫盲工作,组织8万多青壮年文盲参加民校,扫除青壮年文盲73080人,占全县青壮年文盲总数(82730人)88.33%,时称基本扫除文盲。1960年被评为“安庆地区扫盲和业余教育红旗县”。
11月11日至12日 安庆专区岳西炼铁大军第一次英模大会在县城召开。
12月26日至27日 安庆专区岳西炼铁大军550名代表聚集城关镇,召开大炼钢铁运动庆功祝捷大会。
12月 岳西县水利科改为岳西县水利电力局,局长方自强继。
1959年
1月12日 岳西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文联”)成立,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和焱兼任主席。
1月19日 枞阳、怀宁、望江、宿松4县炼铁民工全部撤回原籍。
1月 根据中共中央通知,设立岳西县委书记处。第一书记成一波,书记处书记霍凤银、翟常正、吴皋鹤、陈良玉。1963春,根据中央通知,撤销岳西县委书记处,恢复原制。
2月18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传达省委书记曾希圣和地委书记许少林关于迅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会议决定1959年的农业生产指标。
5月 岳西县文工团改名为岳西县高腔剧团。当年,高腔剧团深入全县挖掘整理高腔剧种100多个(其中包括古老艺术剧种青阳高腔),搜集旧民歌70多首。
6月 岳西县发生大饥荒,粮食缺口500万斤。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年至1961年间),粮食饥荒日益严重,人口死亡现象普遍存在。
8月16日 岳西县委第一书记成一波在县直机关干部大会上作“反右倾”、鼓干劲的动员报告。
8月17日至18日 岳西县委集中两天召开区委和党员科局长参加的县委扩大会,提出反对右倾思想、鼓足工作干劲,全面掀起群众性的增产节约新高潮。
8月 岳西县物资局成立。计划供应金属、机电、化工、建材。
8月 岳西县高腔剧团集体创作新编大型革命历史剧本《大别山上红旗飘》。
8月 台湾飞机在毛尖山水库工地抛撒反共传单。
9月13日 岳西县委召开党的扩干会议,贯彻中央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决定全县开展“反右倾”斗争,并结合研究当前农业生产和粮食、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作。
9月30日至10月12日 岳西县委召开扩大会和农村支部书记以上扩干会,出席会议559人,传达省委《关于贯彻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决议》和《关于张恺帆、陆学斌反党联盟的决议》两个文件以及曾希圣的总结报告。会上检查批判党内右倾情绪和右倾思想,揭发批判了汤池区委、头陀区委2名书记的严重右倾思想错误。
9月 岳西县峰声黄梅戏剧团首次参加安庆地委汇报演出《大别山上红旗飘》。
10月16日 岳西县委决定,岳西县反右倾办公室成立,柳立风任主任。由陈良玉(县委书记处书记)、柳立风(县委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反右倾”运动。将县直机关划为5个口,县委分工领导,自10月16日起至30日止,在县直机关、厂矿、学校全体干部中开展“反右倾”斗争。
11月5日 经中共安庆地委批准,正式兴建岳西革命烈士陵园。
11月9日至22日 岳西县委召开区、社、大队书记和县直机关全体干部大会,部署开展反右倾运动。在运动中,一些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有不同意见和抵触情绪的干部分别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坏分子、严重右倾思想分子、严重个人主义分子,受到打击或批判。至1960年2月15日反右运动结束。
12月18日 岳西县撤销区、镇一级机构,将全县43个人民公社合并为14个公社(区级),将4109个生产小队合并为860个生产队,入社农户达到100%。至此,人民公社正式建立。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公社比农业合作社的规模大,公社比农业合作社的公有化程度高)。公社与乡一级政权合一,社长即乡长;农村集体所有制规模扩大,生产资料(耕地、屋基、牲畜、林木、农具)全部归公社集体所有,“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2月 岳西县峰声黄梅戏剧团到合肥参加省建国十周年献礼汇演,演出《大别山上红旗飘》。
1960年
2月7日 共青团岳西县委成立学习毛主席著作指导委员会,刘振江(团县委书记)任主任,汪琼(县妇联主任)、孙业华、金友文任副主任。各公社团委和县直机关、厂矿、学校成立学习毛主席著作指导小组(9—11人组成)。自此,全县掀起了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
2月17日至19日 中国共产党岳西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1960年大跃进的具体目标。
2月 安徽电影制片厂在岳西县莲云乡储氏贤馀公祠堂拍摄由著名作家陈登科、电影艺术家鲁彦周共同创作的电影故事片《风雪大别山》,在全国公开发行放映。一部《风雪大别山》的电影告诉人们何谓革命,何谓艰苦,何谓坚持。
4月5日至12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县四级干部大会,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整风运动。
4月19日 岳西县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县“三反”整风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吴皋鹤任组长,组织部副部长万素英(1964年11月任党校校长)任副组长。下设“三反”整风办公室,主任沈述文(县委常委)。
4月 岳西县公共食堂达4115个,其中农村食堂4109个,入食堂55900户,占总农户数99.7%。县委要求公共食堂“每人每天最少吃12两(16两为1斤)粮食,三斤到五斤蔬菜,每天至少要吃一餐干的和两餐稀的,这是最低标准。”
5月17日 岳西县委发出《关于“三反”整风运动工作计划》。“三反”整风运动的对象为县直机关、114个公社、14个大队、109个生产队共计861个单位,各级各类干部共计13290人,分四批进行,每批时间为50天,自5月25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
6月 岳西县革命烈士陵园竣工,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修建了纪念广场、百步台阶、革命历史陈列馆、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
7月28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为岳西革命烈士纪念碑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8月5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朱德委员长的题词以书函形式寄到岳西县人民委员会。
8月10日 岳西县第二条县际公路—岳西至舒城公路建成并全线通车。
10月28日 岳西县委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安庆地委整风整社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开展农村整风整社运动。
11月8日 岳西县委制订公共食堂口粮标准,提出“闲时少吃,忙时多吃”。十一月、十二月、元月、二月为闲月,每人口粮标准可以降至21斤;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为忙月,可以提高到30斤至35斤。
12月26日 岳西县石关公社发生一起旨在推翻中国共产党、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武装暴乱事件,简称“石关事件”。
12月 岳西县委抽调630名干部下乡,逐社逐队安排社员生活;每人每月按10公斤原粮标准,安排18万人吃供应粮,解散公共食堂,开始“分户开伙”。
1961年
1月3日 岳西县委决定将“三反”整风办公室和整社办公室合并,成立县委整风整社办公室,下设秘书、退赔、机关三反3个组。
1月15日至20日 岳西县委召开县、公社、大队干部和社员代表参加的千人大会,传达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即“十二条”),决定开展县委“五反”整风运动。成一波代表县委作关于“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问题的检查。
1月31日 岳西县委下发各公社党委《批转县委宣传部关于当前防治疾病情况的报告》。组织158名医务人员深入各公社、大队,对浮肿病人进行突击治疗,在全县设立25个集中医疗点。
2月 岳西县委贯彻落实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了农业、工业调整,扭转三年困难局面。
5月5日至8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县公社书记会议,传达省委书记曾希圣的总结报告,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
5月 推行刘少奇提出的“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政策。
5月 岳西县委书记成一波、副书记冯常禄在石关公社总结“责任田”试点经验,即“开荒种粮,包产到户”。
6月25日至7月18日 中共安徽省委在岳西县石关乡涓水湾召开省、地、县三级干部会议,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主持会议并作报告。会上形成《关于试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的报告》。
6 岳西县委书记成一波、副书记冯常禄在石关公社进行社员自留山(“责任山”)的试点,即把国有山林划归集体、把集体山林划归个人所有的经营责任形式,并向全县推行。
8月5日 岳西县委召开三干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8月19日结束。
8月17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即“手工业三十五条”。
8月 岳西县委召开县直单位职工会议,贯彻集市贸易政策,,恢复城乡集市,禁止国家干部、职工参加农村集市购销活动。
11月 岳西县委提出《关于推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的意见》并印发到公社、大队,正式推行“责任田”,至1961年全县99.5%的农户承包责任田。
1962年
2月9日 岳西县委改正“责任田”试点工作在汤池大队进行。
2月 中共中央决定李葆华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调离安徽。6月李葆华任中共安徽省军区委员会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
4月25日 岳西县在县公安局和食品公司开展“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试点。
4月26日 岳西县委召开会议,部署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8月27日至9月5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县山区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关于确定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规定》,简称“林业十八条”。
9月8日 撤销县委整风整社办公室,同时撤销整风整社定案小组。
11月20日至12月9日 岳西县委召开四级干部大会,贯彻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改正“责任田”。
1963年
3月5日 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
4月29日至5月2日 岳西县委召开第二次全委会议,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运动,在青年中树立活雷锋。
5月23日 岳西县委决定开展以“四清”(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务、清理工分)为内容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同时,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内设4个小组。
8月 岳西县河图乡与白帽乡合并为白帽区,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8区1镇63个人民公社。
10月 岳西汽车队成立,有货车31辆、客车2辆,职工100人。
12月6日 岳西县抽调干部142人,其中县委副部长以上干部12人、正副科局长干部50人、一般干部80人,组成第一批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同时,省委工作队10人、地委工作队11人下派到岳西。开始在5个公社(天堂、来榜、余河、店前、石关)的29个大队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第一批试点。
1964年
1月30日至2月2日 岳西县委宣传部召开全县宣传员代表会议,布置宣传员的主要任务:即向人民群众宣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
8月27日 来自合肥市一中、三中、七中、九中、十中的174名应届高中、初中毕业生由老师带队,在“好儿女志在四方、上山下乡干革命”的号召下集体下放到岳西县店前区、主簿区各公社插队落户。他们是安徽省首批下放知情。
9月19日 安庆地委决定在青阳县进行“四清”运动试点。按照地委“10%抽调”原则,10月8日,岳西县委抽调301名干部组成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到青阳县开展一个月的“四清”运动。
12月23日 岳西县委部署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打出“反右倾”和“四清”的旗帜,把斗争矛头指向“当权派”。抽调343名干部组织工作队,其中地委17人、县直89人、区社237人。经过训练后,分派到全县各地开展“四清”运动。
12月 岳西县剧团创作的《两个苹果》戏剧由安庆专区代表团赴省会合肥参加汇演。同时,由上海中国唱片社灌制唱片,向全国发行。
1965年
2月10日—17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县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和县、区、公社三级干部会议,重新部署“四清”工作。根据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简称 “四清”运动。“四清”内容调整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县委要求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二十三条”为标准。
2月15日,将面上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调整为140人,其中地委17人、县直66人、区直52人、公社5人。直至1966年4月“四清”运动结束。
2月 岳西县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始。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改土治水、水利兴修、农田水利建设为中心,至1978年12月结束。
3月 岳西县委明确提出“以林为主,林粮并举,多种经营”的山区生产方针。
3月 岳西县土产杂品公司正式成立,经营大宗土特产品购销。于1991年6月撤销。
4月 毛尖山水库竣工,总库容4553万立方米。毛尖山水电站主体工程由水库拦河大坝、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组成。
5月23日 城关镇改名为“天堂镇”。
7月18日 岳西县委招待所(1960年10月原省委招待所移交岳西)在花果山建立并正式营业。
7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到毛尖山水电站视察。
9月1日 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组建安徽省三线建设指挥部(087筹备处),主任段俊(南京长江机器总厂(代号720厂)厂长),负责组织指挥安徽三线厂的筹建改建工作。
9月9日 国家交通部北方区海运管理局(上海)“六五一八”工程(代号)在岳西县天堂镇高湾开工建设。“六五一八”工程建立战备仓库,储存战备档案物资。
9月23日 根据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和第四机械工业部的安排,将南京长江机器总厂(代号720厂)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搬迁至岳西县。在岳西县境内建设“五大厂”,统称“三线厂”,即“国营安昌机械厂”,设于天堂镇城西;“国营永达机械厂”,设于石关乡原省委招待所;“国营庆源无线电器材厂”,设于天堂镇城东;“国营建西工具厂”,设于天堂镇城北;“国营长宁机器制造厂”,设于汤池乡(现属温泉镇)。到1969年,岳西五大工厂基本建成后,开始了生产雷达整机和各种配套产品。
10月5日 成一波调离岳西,王辉任岳西县委书记。
l0月 南京720厂迁建岳西县,成立三线办公室,负责各厂的筹建工作。
12月27日 岳西县开始五大国防三线工厂的筹建改建工程:即“国营安昌机械厂”(第4150厂),“国营永达机械厂”(第4971厂),“国营庆源无线电器材厂”(第4963厂),“国营建西工具厂”(第4524厂),“国营长宁机器制造厂”(第726厂)。
1966年
5月30日 岳西县委召开县直、学校、工厂党员干部大会,传达省委关于文化大革命问题的通知和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
8月8日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作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7月23日 岳西县初中、小学教师1028人“停课闹革命”,集中天堂镇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11月1日 岳西县各校红卫兵代表154人到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于11月26日参加毛泽东主席第八次接见、检阅。
12月 “岳西县造反联合司令部”(简称“联司”)、“岳西县宣教系统造反司令部”(简称“宣司”)两大造反派组织宣布成立。
12月岳西县粮食征购任务“一定三年不变”。粮食包干征购基数为2100万斤,征购基数一定三年不变。
1967年
2月 岳西县造反派“踢开党委闹革命”,夺取县委的领导权,党政机关陷入瘫痪。
3月6日 岳西县革命生产领导小组建立。23日改名为“岳西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4月 “岳西县革命造反联合委员会”(简称“革联会”)成立。
6月2日 岳西县造反派发生武斗。7月12日,到安庆参加武斗。
12月 国防五大三线厂的筹建改建工程基本完成。
1968年
3月2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岳西“支左”领导小组成立,军事管理取代党政职能。
4月1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131部队一个连进驻岳西“支左”,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
8月8日 岳西县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参加成立大会。县革命委员主任吴皋鹤,副主任王焕、冯常禄、朱汉庆、高正标、操乐华、朱读玉(女)。岳西县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的职权。实行党政合一、高度集中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8月下旬 岳西县开展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8月 岳西县正式取缔集市贸易,对于粮食、棉花、油料、油脂、茶叶、竹木、茯苓一律不准进入集市自由买卖。
9月9日至15日 岳西县革委会举办第一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区、公社、县直单位各革委会、革命领导小组主要成员计236人参班学习。
9月18日 岳西地区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主任委员周宗坎。
9月21日 岳西县红卫兵代表大会成立,李行明、汪全平任正、副主任委员。
9月中旬 岳西县开始“清理阶级队伍”运动。
10月15日 岳西县在县剧场召开上山下乡动员大会,县革委会主任吴皋鹤作动员报告。
10月24日 岳西县革委会发出《关于掀起农业学大寨新高潮的决议》,提出大宣传、大动员、大搞群众运动,掀起一个群众性的学大寨热潮。
11月15日 毛尖山至晓天110千伏输电线路竣工投入运行,毛尖山水电站联入华东电网。
11月17日 岳西县革委会发出《关于分配城镇社会知识青年和其它人员上山下乡安置任务的通知》。11月岳西县接受安置来自安庆市和本县的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届毕业生620人,分配到各区社插队落户。分配汤池区90人,五河区70人,菖蒲区40人,店前区90人,白帽区80人,来榜区90人,主簿区80人,头陀区80人。要求各区将安置任务落实到公社,公社落实到大队。
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岳西县通过大字报、广播进行了广泛宣传,使知青上山下乡家喻户晓,全县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热潮。
12月29日 岳西县革命委员会农业学大寨办公室成立。
12月 岳西县革命委员会提出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
1969年
2月 岳西县正式取缔个体商贩,收回外流闲散的劳动力,禁止手工业者单干。
3月 岳西县接收安置省、地区级下放干部计766人。
4月17日 岳西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涂新开、李俊堂、汪全柏、汪名奎、朱读玉(女)。至此,“三代会”(工代会、红代会、农代会、)取代了岳西县人民代表大会。
6月14日 中国共产党岳西县核心领导小组成立,组长吴皋鹤。
1970年
1月23日 岳西县革命委员会开展“清帐目、清仓库、清粮物,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资本主义经营,深挖隐藏的阶级敌人”运动,成立岳西县“四反”办公室和整顿财贸队伍办公室,重点抓经济领域阶级斗争。
3月20日 岳西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农村“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分子,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工作会议。
5月28日 在岳西县城举办“一打三反”《案例》展览,共展出542场次,观众达17175人次,至7月24日结束。
8月29日 岳西县革委会召开首次“上山下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8月 岳西县下放和接受安置省(合肥市)、专区(安庆市)及外省的下放干部、知识青年、医务工作者和城镇居民共计4343人。
9月30日 安徽省立“七O二”电视转播台在青天乡多枝尖建成。
11月 华东气象中心“五O一”工程在主簿原兴建。
12月 岳西县5大三线厂基本建成并开始投产。
1971年
1月 省际公路—岳西至英山公路建成通车。
2月 恢复中共岳西县委和常务委员会。
9月17日至22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县工业学大庆会议,掀起工业学大庆运动。
10月1日 岳西县革命委员会开始向全县党员、干部通报林彪反革命政变事件和叛党叛国罪行。
10月6日 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由湖北英山来岳西视察,并到毛尖山水电站察看水库大坝和电站厂房,询问有关情况。
12月 岳西县岳西县粮食征购任务“一定五年”不变。安庆地委将岳西县“一定三年”不变的粮食包干基数2100万斤调减为1420万斤,减少32.3%。
1972年
1月24日 岳西县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至2月1日结束。
2月 岳西县全面开展中共中央4号文件学习宣传,进一步认清林彪反党集团的真面目。
5月5日 岳西县撤销“六·二六”医药卫生站,分别成立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
7月11日 岳西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一打三反”办公室。将“四反”、清查“五·一六”、整顿财贸队伍、深挖帝蒋特务4个办公室改为4个小组并入“一打三反”办公室。
8月 岳西县革委会召开“岳西县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0月 岳西自来水厂建成并供水。
1973年
2月16日至23日 岳西县农业学大寨四级干部会议召开。
2月23日 岳西县接受安置250名上海知识青年来农村插队落户。
6月20日 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岳西县设立雷达总厂,对外称国营长安机器总厂,代号为国营第0871总厂。
10月9日 岳西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成立。
10月21日 岳西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
11月27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县第一次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提出“树雄心、立壮志、抢时间、争速度、学大寨、赶郭庄、加快步伐变昔阳”的口号。
11月 岳西县革委会“五·七”小组(1968年8月成立)改名为“岳西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至1984年1月撤销。
1974年
1月 按照中央《林彪与孔孟之道》文件精神,岳西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揭露和批判林彪利用孔孟之道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罪行。
2月16日 岳西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学习毛泽东的讲话、中共中央文件,开展批林批孔运动,21日结束。
5月2日 岳西县计有41个公社建立广播放大站,架设专杆专线7220多公里,农户安装广播喇叭计42500多只。
5月20日 根据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岳西县城花果山脚下建立雷达总厂,对外称“国营长安机器总厂”,即0871总厂。在县城花果山脚下征地49亩,建设总厂办公楼和职工宿舍,于1975年12月竣工。国营长安机器总厂下设五大厂(三线厂),即长宁机器制造厂、安昌机械厂、庆源无线电器材厂、建西工具厂、永达机械厂。
7月30日 国营长安机器总厂建成皖岳职工医院,代号为 403 职工医院, 院址在岳西县汤池乡解放岭(现属温泉镇)。
8月12日 安徽省立“七○二”电视转播台由多枝尖迁至安庆大龙山。12月11日岳西县、区、镇、社各级成立民兵指挥部。
9月24日 岳西县召开全县批林批孔经验交流大会,至28日结束。会后,全县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小组959个,参加人数8371人;成立大批判战斗队1045个,参加人数8923人。
11月 上海市生理研究所、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安庆地区防疫站和县防疫站联合在包家公社进行克汀病(痴呆病)调查。
1975年
9月 岳西县委书记彭小聚代表全县人民,到北京出席了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11月9日至13日 岳西县委召开1200多人的四级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学习华国锋关于“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报告。彭小聚代表县委作《动员起来,苦战5年,为把岳西变成大寨县而奋斗》的讲话。
12月8日 岳西县委普及大寨县办公室成立。省、地委要求岳西县到1979年建成大寨县。
12月 岳西县区社抽调809名干部组成宣传队,在17个公社178个大队和5个工业企业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2月 来自上海、合肥、安庆、铜陵及本县的下放知青1787人,共组成123个知青插队小组,被分配到全县8个区45个公社133个大队211个生产队。
1976年
1月8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逝世,9日,岳西县人民群众自发地戴黑纱送花圈,前往岳西烈士陵园进行悼念活动。
1月30日 岳西县委提出:“全县动员,苦战四年,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
5月7日 岳西县召开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大会,动员迅速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6月26日 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习调查组,在岳西店前区召开老知识青年座谈会。
7月16日 岳西县体委组织千人在毛尖山水库游泳,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
7月16日 岳西县体育委员会组织1000余人到毛尖山水库游泳,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
9月9日 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逝世。18日,岳西县12000余人在县城广场集会,举行悼念活动。
10月6日 中共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结束。
10月13日 岳西县委发出《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的决定》,要求县、区干部坚持每星期一、三、五学习制度,工厂、企业和农村每周学习不少于9小时,中、小学要把学习毛泽东思想作为政治课内容。
10月24日 岳西县委组织城关干部群众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11月25日 岳西县革委会向地区革委会上报《岳西县1976年至1980年农田基本建设“五五”规划(草案)》,提出五年奋斗目标:1979年建成大寨县,1980年把现有田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粮食总产达23597万斤。
12月10日至27日 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北京召开。岳西县委书记彭小聚和作为安庆地区知青代表李小林参加了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1977年
1月16日至22日 岳西县委召开县、区、社、队四级干部会议,共有69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传达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学习华国华主席的重要讲话和陈永贵副总理的报告;总结1976年全县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运动的情况,部署1977年的工作任务。全县掀起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运动的新高潮。1976年,全县粮食总产20190万斤,收购粮食1365万斤,其中征购粮食1166万斤。
2月7日 岳西县委决定,中共岳西县委党校恢复建立。将岳西县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改名为中共岳西县委党校。
2月 岳西县对外贸易公司成立。
4月27日 中共中央军委对高敬亭给予平反,恢复名誉,充分肯定了高敬亭坚持鄂豫皖边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功绩。
4月 安徽省山区农业学大寨现场会在东至县召开,岳西县凉亭公社在会上作经验交流。会议结束后,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宋佩璋率省直有关单位、各地委和行署主要负责人到凉亭公社现场观摩学习改河造田、小田并大田以及规模化养猪的经验。
6月14至19日 岳西县委召开县直和天堂镇负责人会议,贯彻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精神,推进工业生产。
6月20日 中共中央决定万里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
6月30日 岳西县委在天堂镇召开万人群众大会,县委、县人武部党委、长安总厂负责同志带头揭批“四人帮”,并组织工人、农民、干部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声讨“四人帮”的罪行。
10月1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正式恢复大学、中专学校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废除由群众推荐入学的招生制度。
11月15日—22日 安徽省委制定并下发《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又称为“六条规定”,强调保护和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农村要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六条规定”成为安徽农村改革的起点。
12月16日至18日 岳西县有2138人参加高考,当年被大学录取53人、被中专录取77人。
12月21日至23日 岳西县委首次召开全县科学技术代表大会,全县8区1镇和各条战线的代表共300人参加会议。会议学习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总结交流经验,研究制定规划,表扬先进,评选出席地区科学大会的代表。
1978年
1月6日 冯常禄任中共岳西县委书记,方文中任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1月 岳西县供销社、岳西县商业局设立。
2月13日 岳西县轻工业局大楼发生火灾,91间房屋被烧毁,居民财产损失计35.4万元。
2月19日 岳西县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学习中央农业学大寨座谈会纪要,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
3月22日至26日 岳西县革委会召开全县第三次工业学大庆会议,讨论创建大庆式企业规划和措施,落实1978年工业生产任务。
3月30日 方文中任中共岳西县委书记,赵香庭任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3月30日 岳西县委部署全县冤假错案平反工作。成立平反冤假错案审批领导小组,赵香庭任组长,5名县委常委为成员。
3月 岳西县革命委员会制订《岳西县1978—1980年山区建设规划(草案)》。
4月2日 岳西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岳西县卫生学校成立。
4月14日 安庆行署下拨岳西县老苏区40万元生产救灾款,3000套衣服。
4月 岳西县委决定在县直机关88个党支部开展整党整风。经过学习、揭批、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历时一个月。
4月中旬 岳西县2864名地、富、反、坏分子评审摘帽工作基本结束。摘帽2506人、纠正错戴的306人,摘帽、纠正占总数的98.18%。
5月25日 区一级革命委员会撤销,保留公社一级革命委员会。
5月 岳西县在石关公社进行规划扶持贫困户工作试点。试点结束后在全县开始扶贫工作。
6月26日 岳西县招生委员会成立。
6月 岳西县花墩公路桥照片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桥梁画册》。
7月22日 岳西县电视差转台在回龙山建立。
8月25日 岳西县财政局、岳西县税务局成立。
8月 根据省教育局、团省委指示,岳西县红卫兵、红小兵组织撤销,开始恢复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
9月1日 岳西县委发出《关于开展“一批双打”运动的意见》,决定开展“一批双打”运动,即批判“四人帮”,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的进攻。
9月9日 岳西县委发出《关于认真贯彻执行省委〈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进行部署。
9月19日 安徽省地调查组到岳西县调查林业生产情况。
9月 岳西县征购粮食任务由700万公斤减为350万公斤,返销粮为1750万公斤。
11月24日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发起农业“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2月6日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来岳西县检查指导工作。
12月9日 安庆地区分配岳西各区救济款和老苏区救济款32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