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镇压反革命运动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并称“三大运动”。自1950年12月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岳西县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通过群众检举揭发,人民政府依法惩处了一批公开的反革命分子、恶霸、土匪、反动会道门头子,至1952年5月,镇反运动基本结束,经历了一年半时间。
建国初期,岳西境内匪特及民国政权军政宪警人员、反动道会门组织活动猖獗,企图扼杀新生政权。为执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赎罪、立大功受奖”的政策,1949年11月开始,县公安局对国民党、三青团、特务分子进行登记,将登记的人员以区为单位进行集训。1950年,经过受训者达4863人。通过登记、集训,基本上掌握了国民党反动组织和人员情况,国民党原有18个区党部、83个区分部、中统18个情报组和各保内小组以及青年党、民社党,这些反革命分子互相勾结,组织土匪、武装还乡团,大肆杀害我方干部与农民。群众对那些残害人民的侩子手,痛恨入骨,特别是对西美乡的“四大金刚”(匪队长大道贤)、主簿原区的“阎王、判官、小鬼”、衙前区的“牛头马面”、河口区的“三大名将(三老政策阴谋家)、五河区的“三大险恶、八大奸臣”,店前区的“四大封建集团”,菖蒲区的“大胆鬼小胆鬼(杀人魔王)”,白帽区的红毛老子、三个半老子、十三条半狗(疯狗、狮子狗、豺狼狗)这些以绰号著称的反动势力的头面人物,迫切要求政府予以镇压。
土改中,共追捕、搜捕逃犯108名,其中匪特6名,匪首22名,惯匪8名,匪霸35名,恶霸地主29名,刀会头子2名,战犯1名,逃亡地主5名。
1950年12月19日,县委发出开展镇反运动的通知,要求各区要有计划地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广大群众纷纷检举反革命分子,控诉反革命分子残杀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罪行。
1951年1月,县公安局根据县委剿匪镇反工作计划,对国民党的党、团、特人员进行管训、登记、侦查,保卫土改,坚决镇压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选派精兵良将到各地追捕逃亡犯。于同年1月9日在镇江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兼县参议长王若金、县保警大队副队长吴超凡捕获。王若金、吴超凡两人解放前杀害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八路军伤病员、乡村基层干部和革命积极分子共104人,解放后,先后逃亡上海、苏州、镇江。同年1月18日,在衙前镇河沙滩召开了万人斗争大会,会上,20多名代表控诉了王、吴的罪行。斗争大会结束后,分别将王若金、吴超凡押往汤池畈、鹤林乡执行枪决。同年2月1日,衙前镇召开了千人大会,处决了反革命分子储恕斋。储恕斋于1943年加入国民党,先后担任过第18区党部书记、乡代表会主席、区指导员、土匪副县长,杀害共产党18人。1949年11月,储恕斋在怀宁县高河埠被安庆警备团捕送岳西关押。
1951年2月1日,根据县委部署,县公安局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全县镇压反革命运动计划》。
镇反运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50年11月至1951年3月)宣传发动阶段;第二阶段(1951年4月至1951年12月),上报罪该逮捕的反革命分子名单;第三阶段,镇压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
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惩治反革命条例》。县公安局以此为法律依据,集中打击“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道会门头子”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同年3月,各区、乡相继召开了不同规模的座谈会、控诉会、斗争会、公审会,进一步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深挖漏网的反革命分子。4月,镇压反革命运动进入了高潮,但在捕杀方面出现“左”倾偏向。同年5月,全国第三次公安工作会议后,县公安局在镇压反革命中执行了谨慎收缩的方针,集中力量处理了积案。
1951年5月31日,县委在《五个月来镇反工作总结》中作出了人犯处理情况的统计:土改前法院、法庭、公安局原押人犯共计103名,土改开始以后捕捉的人犯达740名,前后总押人犯为843名,劳改者81名,判处1年以上15年以下徒刑者82名,判处死刑者306名(其中已经批准执行者276名,已批未执行者13名,已报未批17名),释放管制者242名,未决犯尚有132名。
1951年12月,县委发出《关于镇反工作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信中叙述了岳西人民对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镇压反革命工作的情况以及广大穷苦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翻身作了主人的喜悦情景。
到1952年5月底,共捕捉反革命分子843名。根据严惩与宽大相结合的方针,共判处极刑306名,判处徒刑163名,释放交群众管制和部分未结案者374名。镇反运动使一批犯有重大罪行和民愤极大的首恶分子受到严惩,反革命分子的主要力量被消灭,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二)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美国悍然出兵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于同年9月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党中央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高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帝国主义的入侵。
1951年3月,岳西县委下达全县扩军任务,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参军,打败美国帝国主义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并要求各区主要负责人加强参军领导工作,区、乡组织“参军动员委员会”,由区委书记和乡指导员担任主任委员,乡以下组织参军动员小组。经过宣传动员,到4月18日,全县有1728名青年报名应征志愿兵,其中669人经过体检合格,于同年9月奔赴朝鲜战场。同年11月,岳西县委书记杨晓武在县直机关干部大会上作时事报告。会后,县直机关先后有19个单位45名职工写下《请缨书》,要求上前线抗美援朝。紧接着,各区《请缨书》纷纷送上来,全县共有298人主动应征,其中妻子送丈夫参军的98人,父母送子参军的90人,兄弟互送的110人。1952年,全县有669名青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体检和审查批准,220人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走上了抗美援朝前线。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岳西有889人走上抗美援朝前线,有55人把宝贵的生命牺牲在朝鲜国土上。这些英勇牺牲的岳西烈士们将永远铭刻在新中国的史册上。
附:1950年10月—1953年7月在朝鲜战场牺牲的55名岳西籍烈士名录
朱吉山 齐伦先 陈有家 刘建生 吴得阳 吴润敏 徐家元 王中良
储学全 汪春来 王国正 储诚典 余夕早 刘和靖 储圣思 王立修
胡从雨 吴小明 吴寿山 黄正红 叶提仁 储 伟 刘国文 储 明
储诚顺 薛昌初 储在朝 王学胜 余迎春 储支国 王学正 沈家文
祝得功 余江海 宋小吉 黄正贵 程家钊 程继初 李焕元 王庆荣
陈正基 沈家芹 蒋风清 王培六 王培贻 柳胜贵 余堂根 胡夕清
刘胜发 刘会炉 吴昭兴 刘有志 朱泽民 朱显朵 王 忠
自1950年11月开始,岳西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以青年团员为骨干,依靠翻身农民,团结一切爱国者,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直至1953年3月结束。
1950年10月,岳西县开展了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全县人口220590人,其中签名人数达到110542人,其积极性高涨的原因,一是反对侵略战争,二是翻身农民保卫胜利果实。广大人民群众深深认识到:“战争就是灾难,一年动刀兵,十年不太平。”
1951年4月,岳西县成立抗美援朝分会,区、乡成立抗美援朝小组,县长李正乾担任会长,区、乡长担任组长。抗美援朝分会积极组织捐献、参军,慰问烈属,同时组织代耕队,给无劳动力的军、工、烈属代耕,保证其家属不荒田地,不断炊。
1951年5月,全县干部、工人、农民共计35087人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活动,反对美帝单独对日媾和、反对美帝国主义重新武装日本。县直各机关团体和衙前街工商业界积极响应各民主党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纷纷捐资捐物,捐款计395万元(旧币)。
为支援朝鲜抗美前线,1951年6月,岳西县抗美援朝分会发出“签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拥军优属”三大号召,全县掀起了爱国增产捐献的浪潮。8月,县爱国增产捐献运动委员会成立,各界人民共同订立爱国公约,共同捐献“岳西人民号”高射炮1门,价值8亿元(旧币)。全县共捐款11.5945万元(旧币),将全部捐款寄至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购置高射炮一尊。
(三)土地改革
岳西是个典型的山区,旧时耕地绝大部分为极少数人所占有,地主和公堂是两大土地占有者。据1950年土改前统计,全县共有104乡、46657户、220590人,268366亩土地。据调查:土改前仅占总人口4.2%的地主,即占有全部耕地的22.9%,姓族公堂占有全部耕地的1.7%;地主和公堂共占有全县耕地的24.6,占总人口50%以上的贫农仅占有总耕地的16%,其余将近60%的耕地为中农、富裕中农、富农所占有。
岳西土改前的封建剥削关系是:地主对农民进行租额剥削(收租稻),租额分为包租和分租:包租又叫死租,固定租额,不问年景好坏,地主照额收租,一般是三七租(即佃农租种地主的田,收获一百担稻子,农民得三十担,地主额租就是七十担),或二八租(一百担稻子,农民得二十担,地主得八十担),最高的租额是“一九租”。分租又叫活租,不固定租额,粮食收在场,当面分租,最低为三股分租,即东家二佃户一。佃农终年手胼足胝,昼夜勤劳之所获,每年仅得收获十分之二,最多亦不过十分之三。。此外,地主还从农民向地主“借钱”、“借粮”的借贷关系中进行高利贷剥削。
由于地主阶级以占有大量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地主与农民之间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存在,所以,解除封建租佃关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
1950年5月至8月,岳西县政府进行土地改革准备工作。组织县地政工作队,深入全县乡村,查田定产。9月8日至10月6日分两期训练贫雇农积极分子及轮训乡干,共计培训男女干部240人。自训100名,组织土改队。进行土地改革宣传教育,整顿农会组织。全县104个乡全部建立了乡村政权,其中行政村141个,行政组1468个,建立了102个乡农民协会组织,农会员共4112人,民兵376人。
1950年9月10日,安庆地委土改准备会议召开,会上决定岳西县全面土改。为了创造经验,县委抽调干部40人,其中县委1人,区委2人,一般干部6人,于1950年10月3日在硃屋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11月12日,县委制定了《土改工作人员立功条例》,对干部贯彻“奖符其功,罚当其过”的政策,以资鼓励。同时,成立县评功检过委员会,由县委会、县政府、土改委员会、农协会、农委会、青年团及各区委负责人参加组成,县委书记杨晓武任主任委员。11月17日至23日,县委召开了全县乡以上扩干会议,部署土改工作,到会531人。传达地委书记傅大章的总结报告,杨晓武作时事报告和总结报告,谷德胜作土改试验乡工作经验的报告。会议对土地改革作了具体布置,决定全县104个乡分期分批进行土改。
岳西县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11月开始至1951年12月结束。 1950年11月25日,土改工作开始在全县各重点乡展开。土改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共18个乡,其中9个基点乡、9个副点乡,人口24927人,占全县人口10.8%,时间自1950年11月26日起至12月30日止;第二期55个乡,其中18个基点乡,37个副点乡,人口124769人,占全县人口54%,时间自1951年1月1日起至2月20日结束;第三期30个乡,包括8个基点乡,22个副点乡,人口78628人,占全县人口35.2%,时间自1951年3月1日起至4月5日结束。
土改工作部署以后,县委即分头深入区、乡,掌握重点,及时检查、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每期土改结束,县委即集中脱产干部与农会干部、积极分子在一起,开会总结,及时反映情况,交流经验,统一思想认识,求得行动一致。参加土改干部来自华东、皖北、安庆、本县。华东派来干部165人,安庆及自本县训练的干部共201人,本县抽调区乡干部194人,共计560人,组成土地改革工作队。在干部配备上,一律编成工作组,本县骨干任组长,外来干部任副组长。其中,华东来的165名干部大部分被分到衙前、菖蒲、五河、店前、头陀、主簿5个区;安庆来的土改队及本县自训的干部大部分被分到衙前、菖蒲、白帽、河口4个区。
根据安庆地委统一部署,土改运动按照“发动组织群众、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分配土地财产和复查纠偏、结束土改”4个步骤实施。
在土改运动中“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孤立、打击地主”。首先访贫问苦,向群众宣传政策,向地主训话,宣布华东惩治不法地主条例。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分别了解组织、阶级、阶层、思想、政治、历史情况。当了解情况后,土改队即召开乡农民代表会议,以贫雇农为积极分子成立乡农民协会,召开群众斗争大会,斗争的对象一般是地主中的当权派,即恶霸地主。动员贫雇农向恶霸地主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进行诉苦。农民认识到:“封建制度是我们的穷根,打不垮地主翻不了身。”因而,斗争情绪高涨起来。
土改中经过组织整顿,全县培养乡干1100人,村组积极分子1578人,全县农会会员56521人,民兵8539人,青年团员2228人,妇联会员24523人。整顿组织后,即划分阶级成份。划分“六种成份”:地主、富农、小土地出租、中农、贫农、佃农。最后由农会没收地主的“五大财产”(房屋、田地、耕畜、农具、粮食)和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房屋。为解决土改中遗留问题,1951年7月9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始土改复查,纠正错划成份的土地,补划、漏划地主、富农的土地。
五大斗争果实分配结束后,即着手编制分户清册,经民工评议,将土改变动的田地、山林、常产,划拨归户。分配到户后,填制《土地证》清册,报区级审核,再填写《土地证》,呈县政府验印颁发。县政府颁发《土地证》,并存根归档,备农户查考。
1951年12月,县政府颁发《土地证》(土地证与房产证合二为一)到户。至此,土改工作全面完成。据统计,全县共没收地主土地计53951.3亩,征收半地主式富农、富农、小土地出租者及公堂的土地计47208亩,全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计37965户161585人分得了土地,计101159.3亩,房屋26052间,农具1448大件、2385小件,耕牛619.5头,粮食1179140斤。地主、富农同样按人口分地,做到自食其力。土地改革后,人人有田,户户有山,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土地改革是全体农民向少数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场系统的激烈的斗争。在运动中贯彻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的总路线,并执行了男女一齐发动的方针,又结合土改开展了干部立功运动。土改结束时,全县评选立功者157人,其中特等功7人,一等功30人,二等功59人,三等功60人,受到处分的共有16人。
土地改革运动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打击了地主阶级,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使无地少地的农民真正变成了土地的主人,在经济上翻了身,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对新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